提问

2024年未在本国注册的商标能否获得国际保护?

大律师网 2024-04-26    100人已阅读
导读:本文旨在探讨未在本国注册的商标是否能够获得国际保护的问题。基于现行国际法和各国商标法规定,虽然未在本国注册的商标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保护限制,但在特定条件下,其仍有可能在国际范围内获得一定的法律保护。

未在本国注册的商标能否获得国际保护?

1. 《巴黎公约》与驰名商标保护:根据1883年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成员国对其他成员国国民已在本国驰名的未注册商标应提供保护,防止他人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以防止公众混淆或对原商标声誉造成损害。这意味着即使商标未在其原属国注册,但只要其在该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即可依据《巴黎公约》在其他成员国寻求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2. 《马德里协定》与国际注册体系:《马德里协定》及其后续议定书建立了一套商标国际注册体系。通过该体系,商标权利人可在本国注册商标后,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提交单一申请,请求在多个缔约国进行商标保护未在本国注册的商标无法利用这一途径获取国际保护。

3. 《TRIPS协定》与最低保护标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Agreement)是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协议,其中规定了各成员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最低标准。根据TRIPS协定,所有成员国均应为未注册商标提供一定形式的保护,如在不公平竞争行为中禁止他人擅自使用与他人已使用的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以误导公众。尽管这种保护通常不如注册商标全面,但对于未在本国注册的商标在国际范围内的保护仍具有重要意义。

4. 各国国内法与“先使用”原则:部分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等)的商标法遵循“先使用”原则,即商标权的取得主要取决于实际商业使用,而非注册。在这种制度下,未在本国注册但已在商业活动中实际使用的商标,可能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获得一定程度的法律保护,包括对抗他人的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

【引用法条】

1.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2. 《马德里协定》及其后续议定书

3.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Agreement)

4. 各国及地区的商标法(如美国《兰哈姆法》、加拿大《商标法》等)

侵犯商标权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侵犯商标权的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或者实施其他损害商标注册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侵犯商标权应承担以下几种法律责任:

1. 民事责任:

- 停止侵权:侵权人首先应当立即停止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包括停止销售侵权商品、销毁侵权标识、消除影响等。

- 赔偿损失:侵权人应当对商标权人因侵权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如实际损失、侵权所得利润)进行赔偿。若实际损失和侵权所得难以计算,则可根据商标的知名度、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及后果等因素,由法院酌定赔偿数额。此外,权利人因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如律师费、调查取证费用等)也应由侵权人承担。

- 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在特定情况下,如侵权行为造成商标权人商誉受损或社会公众误解,法院可以判决侵权人通过公开声明、发布公告等方式消除影响,或者向商标权人赔礼道歉。

2. 行政责任:

- 罚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相关行政部门有权对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处以罚款。罚款金额根据侵权情节轻重、违法所得多少等因素确定,最高可达到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或者侵权所得五倍以下。

- 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的工具、设备:对于查获的侵权商品和主要用来制造侵权商品的工具、设备,行政部门有权予以没收、销毁。

3. 刑事责任:

- 对于情节严重的商标侵权行为,可能构成《刑法》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或“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犯罪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甚至并处没收财产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详细列举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并在第六十条至第六十三条中规定了相应的民事、行政法律责任。

2. 《商标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刑事责任,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五条相衔接。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商标侵权案件中的损害赔偿计算方法、合理开支认定等民事责任问题进行了细化规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侵犯商标权的行政责任亦有相关规定。侵犯商标权在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可能面临行政罚款乃至刑事责任,法律对商标权的保护力度较大。任何商业活动都应尊重并避免侵犯他人的商标权益,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商标权在线上如何保护?

线上商标权保护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中,对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防止他人在网络空间中未经许可使用其商标,造成混淆、误导消费者或损害商标所有人商誉的行为。线上商标权保护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域名抢注:他人将与已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导致公众误认,或意图通过出售、出租等方式获取不正当利益。

2. 电子商务平台侵权:在电商平台中,商家未经授权使用他人注册商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或者以关键词、标题、描述、图片等形式擅自使用他人商标进行推广。

3. 网络广告侵权:在各类网络广告中,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商标作为广告内容,或者通过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等手段,使用户在搜索相关商标时链接到非权利人网站。

4. 社交媒体侵权:在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社交媒体上,他人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商标进行商业宣传、发布假冒商品信息或实施其他可能导致混淆的行为。

5. 网络盗版和假冒商品销售: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如假冒名牌服饰、电子产品等。

6. 元宇宙及NFT领域侵权:随着技术发展,商标侵权行为也延伸至虚拟现实、区块链等领域,如在元宇宙平台创建与他人商标相同或近似的虚拟物品、场所名称,或发行带有他人商标的NFT等。

保护线上商标权需结合实体法与网络特性,运用多种法律手段,主要包括:

行政投诉: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地方市场监管局)举报侵权行为,请求查处。

民事诉讼: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请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

仲裁或调解:根据合同约定或双方意愿,选择通过仲裁机构仲裁或调解解决纠纷。

技术措施:利用技术手段监控网络环境,及时发现并固定侵权证据。

平台规则利用:依据各网络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发起侵权投诉,请求平台删除侵权内容、关闭侵权店铺等。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了商标注册、使用、管理和保护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是线上商标权保护的核心法律依据。如第57条明确了商标侵权行为类型,第60条赋予商标权人请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权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与侵权责任编的相关规定为线上商标权保护提供了民事基本法层面的支持,如第1185条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42、45条明确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在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制止侵权行为等方面的义务,为线上商标权保护提供了重要法律工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网络环境下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商标侵权行为,如恶意抢注域名、虚假宣传等,该法提供了补充保护。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商标侵权诉讼中的诸多具体问题进行了细化规定,如侵权赔偿数额计算方法、临时禁令申请条件等。

6.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信息。线上商标权保护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技术和平台规则等多种手段,依据《商标法》、《民法典》、《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采取相应对策,切实维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

未在本国注册的商标并非完全无法获得国际保护。通过《巴黎公约》,驰名商标可以在成员国间获得特殊保护;《TRIPS协定》则为未注册商标设定了全球最低保护标准。此外,对于遵循“先使用”原则的国家和地区,实际使用的未注册商标也可能受到法律保护相较于注册商标,未注册商标在国际保护的范围、程度以及维权便利性方面存在明显局限对于有国际化经营需求的企业而言,及时在本国及其他目标市场进行商标注册仍是最佳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温馨提示】了解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法律问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帮助。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